找到相关内容145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面对九种世法苦,应善思择而忍受

    :思惟名言文句唯是假名,遍寻不得丝毫自性,辱骂的音声本来空寂,犹如空谷回音,实无可忍之处。 就像这样,首先精通安忍的理论,包括各种业果和空性的正理,然后依理思惟串习乃至熟练,在苦境现前时,便能...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忍辱|安忍|八法|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7485188279.html
  • 沈仁岩《普陀山佛学院创办天台宗专修班记》

    在教学方法上,为使学僧“闻思修入三摩地”,运用透领文句,依理消文,随文入观之次第,以提示预习、轮流试讲、教师评结、按品考试之措施,课前由教师作重点、要点、秘旨提示,各自进行预习,然后确定主讲学...

    沈仁岩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545490923.html
  • 楞严经第七卷经文出处考

    发现有它的写本,题名同为“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品”,其大部分文句,与大正藏中的大佛顶别行法一模一样,只有抄录笔误的小区别,它正是大佛顶别行法的异传本。这表明...是完全成立的。全书的来源很驳杂,可以确定的第一个源头,是陀罗尼集经。该书第一品的前部分,由六师外道与佛斗法而引出佛顶法的宣扬,这部分与陀罗尼集经雷同,文句无有太大出入,连人名都几乎完全一样。此外,第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2241386.html
  • 以唯识理论来试解梵文写本的疑难之处

    35 《小萨遮经(Cūḷasaccakasutta)》[10]的结尾[11]。 梵本在临近结尾处有一段文句,和巴利本重合得非常少,其含义也非常令人费解。 ...ā saṃtiṣṭhate | 译文 “若【唯有】那些个不能导致解脱的文句结合而成了言说,复次,一个与之相应之言说形成,即成其所得,对如来3而言,此...

    刘 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173474.html
  • 西方学界对早期佛教口传文献形成的研究近况评介

    有所不同的,因为佛典是佛教徒所极力保存佛陀教法的产物,这些教法包括了许多逻辑思惟繁复的论证,内容并非简单。佛典的目的在于保存佛陀的话(words),因此文句的精确性是极为重要的。(pp. 21-22)从这点...文献与佛典具有许多共同之点,[15] 两者为了精确地保存各自圣典的文句,而使用了许多方便记忆和传诵经文的方法,譬如说大量使用与数目有关的清单(numbered lists)、大量重复性内容(...

    越建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742609.html
  • 唐代因明研究与敦煌因明写卷(1)

    破的释文。可能是节录者考虑到所录的仅为末后部分,故改题为《因明入正理论后疏》亦未可知。《后疏》除随《入论》文句诠释外,还对现、比二量和十四过类作了专题阐说,这是颇不寻常的。值得注意的是,《后疏》与《略...作《因明正理门论本》者,不确,兹暂以残卷首句“能立能破俱正智所摄”为题。从残卷的内容来看,其中虽引有《因明正理门论》的文句,如“有法非成于有法,及法非成于有法,但由法故成其法,如是成立于有法”(第13...

    沈剑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3538828.html
  • 佛教泛论(八)

    说是浑然齐备。《法华玄义》阐明《法华》一经幽玄之义理,概论一代之佛教;《法华文句》随释一经之文句,以表显佛意;而《摩诃止观》则是揭示天台大师自己心中所行之法门,阐明一心三观之观法。《玄义》及《文句》是致力于分别教相,而《止观》是在显现观心,但就中国的天台而言,《玄义》、《文句》是给予一代佛教组织性的论述,是法华义理的阐明,《止观》是在实践上阐说其理论,若如此观之,则三大部是整部《法华经》的注释,其...

    宇井伯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1168626.html
  • 再論《妙法蓮華經》之「十如是」譯文

    、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考《正法華經》、《法華經論》兩種漢譯文獻,及現存梵本、藏譯本,發現對應於此段的文句均甚為一致,僅有五項,除「相」與「性」兩項之外,「十如是」...的文句甚為一致,均只有五項,[3]什譯本十種如是的許多項目並未出現。針對羅什譯文與其他各本的顯著差異,學者們提出了一些解釋,主要有兩種思考方向:一、羅什所據梵本與現存者不同;[4]二、羅什受《大智度論...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3.html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颂的解读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下<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5]、隋?吉藏(549-623)《法华义疏》卷十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6],虽对《普门品》的文句逐段进行消文解释,却都未提及此品的偈颂;到了唐?窥...与文句的文法构造之中,包含著哲学性的问题,但汉译无法对其作充分的再现。”[19]这种词语之间的逻辑连结关系,在汉语中主要透过语序和虚词来表达。[20]问题是《普门品》偈颂的汉译为了满足“四句五言”的...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546587.html
  • 研律指南──印顺法师对《律藏》集成的探究

    是以佛陀的三业德用为本源;以僧伽为中心,统摄七众弟子,推动觉化的救世大业。经弟子的领会,实行,用定形的文句表达出来,经当时大会的审定,确定为佛法,圣典。   “结集”是经大众的共同审定,确定为佛说,佛制的;并将一定的文句,编成部类次第,以便于传诵。此乃因释尊涅槃后,不同地区、不同族姓的出家者,对于广大的法义与律制,为了保持统一的需要。传统佛教传说:佛灭第一夏的王舍城结集时,一切经律都已结集完成。...

    清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43889830.html